按照传统,莫斯科大剧院是开始了解俄罗斯首都文化生活的绝佳场所。该剧院始建于1776年,但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,它所在的建筑先后经历两次火灾,最终于1856年被全面改建落成。剧院标志性的正立面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修建而成——门前竖立有宏伟的圆柱,而门顶上则屹立着气势磅薄的阿波罗战车。在修复大剧院内部装潢的过程中,建筑师力求使其最大程度地接近原貌。六米长的枝形吊灯尤其引人注目,其重量约达两吨,通过电绞车固定在天花板上。
莫斯科大剧院的新演出楼于2002年建成。在观众厅彩画天花板的设计中,建筑师采用了经祖拉布·采列捷利修改的传奇剧院画师莱昂·巴克斯特所创作的画稿。
莫斯科大剧院不仅以其经典剧目而著称。近年来,它开始定期委托当代作曲家创作音乐作品。这样,除了曾引起丑闻的《罗森塔尔的孩子们》(由列奥尼德·杰夏特尼科夫基于弗拉基米尔·索罗金剧本创作而成),剧目中还增添了一系列极具现实意义的作品。
近年来,最轰动一时的演出之一要数于2017年12月9日首演的芭蕾舞剧《努列耶夫》,它由基里尔·谢列布连尼科夫和尤里·波索霍夫根据作曲家伊利亚·杰穆茨基的作品编排而成。2020年演出季中,经俄罗斯当代著名导演德米特里·切尔尼亚科夫改编的歌剧《萨德柯》在近20年来首次重返了大剧院的舞台。这部歌剧被授予四项“金面具奖”,其中包括最佳导演作品奖。
在众多经典剧作中,芭蕾舞剧《舞姬》尤其值得瞩目,它是改编自19世纪著名芭蕾舞导演莫里斯·珀蒂帕的作品。莫斯科大剧院同时呈献两个版本的芭蕾舞剧《吉赛尔》,分别是苏联传奇编舞师尤里·格里戈罗维奇以及知名当代芭蕾舞导演阿列克谢·拉特曼斯基的作品。大剧院舞台还上演有《黑桃皇后》,这是彼得·柴可夫斯基著名歌剧的第三次改编版本,由多项戏剧奖得主兼导演大师里马斯·图米纳斯执导。
《安妮日记》融合了两部独幕歌剧,即格里高利·弗里德的《安妮日记》(1969年)以及乌多·齐默尔曼的《白玫瑰》(1986年)。每部歌剧均是亲历者讲述的二战真实事件。
在由著名编舞师、汉堡芭蕾舞团团长约翰·诺伊迈耶导演的芭蕾舞剧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中,列夫·托尔斯泰传奇小说的故事情节被转移到了当今的时代背景——这里有参加竞选的渥伦斯基和打网棒球的卡列宁。这部芭蕾舞剧的总谱由柴可夫斯基和施尼特凯的古典音乐,以及乡村乐手凯特·斯蒂文斯的作品汇编而成。
剧院中最著名的儿童作品为格里戈罗维奇编排的芭蕾舞剧《胡桃夹子》,按照传统,它一般在新年假期中上演。这部舞剧的门票早在九月份就已开始在大剧院售票处出售,但通常很快就会售罄。
您最好提前考虑购买莫斯科大剧院门票。剧院官网上会定期发布售票时间表,其中会注明戏剧开售的时间。我们建议您不时查看该时间表,以免错过购票机会。
莫斯科大剧院无具体的着装要求,但剧院管理方提醒,穿短裤的男士会被拒绝进入观众厅,同时也建议女士着装得体。
感兴趣的民众在每周四均可参观剧院所在的历史建筑,相关门票通过大剧院网站和售票处出售。中小学生、全日制大学生和退休者均可享受观光游览5折优惠。
订阅我们的电子通讯
您可能感兴趣